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馆里,第十五届全运会羽毛球项目的筹备工作正如火如荼。这场由三地联办的体育盛会,不仅承载着职业选手的夺冠梦想,更让两位传奇人物的故事成为焦点 —— 他们曾是赛场上的风云人物,退役后转身成为金牌教头,用不同的方式推动中国羽毛球走向新高度。
从南洋归来到羽球教父
王文教的故事堪称中国羽毛球的一部史诗。1954 年,这位印尼华侨放弃海外优渥条件,带着振兴祖国羽毛球的信念回到福建。他与陈福寿共同创建了中国首支羽毛球队,编写国内首部专业教材,甚至在第一届全运会上包揽男单、男双金牌。当中国羽毛球队在 80 年代加入国际羽联后,他麾下走出了韩健、赵建华等世界冠军,四次汤姆斯杯登顶的辉煌至今仍被铭记。2019 年,"人民楷模" 的称号,正是对他半个世纪奉献的最佳注脚。
KU酷游手机网页版香江拓荒者的逆袭之路
与王文教相隔三十载,另一位广东籍名将刘志恒的故事同样波澜壮阔。1987 年全运会男团银牌得主,退役后辗转香江执教 28 年。面对香港队初期的资源匮乏,他创新训练体系,将欧洲步法与亚洲技术融合,终于在 2019 年将香港队带入世界前十。如今他培养的 "男单一哥" 伍家朗,正以世界排名第七的成绩冲击更高荣誉。谈及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,这位功勋教头难掩期待:"希望香港队能实现奖牌零的突破,让大湾区见证羽毛球的新传奇。"
全运会:全民羽球的催化剂
全运会不仅是职业选手的竞技场,更成为全民参与的盛宴。从 1959 年首届赛事的 15-0 悬殊比分,到 2025 年群众赛事报名人数突破 5000 人,这项赛事见证着中国羽毛球的蜕变。2021 年陕西全运会,广东队 22 岁小将梁伟铿在男团决赛中力挽狂澜;群众组 55-64 岁的老将们连续作战四天仍热情不减。如今在广西、河南等地,"我要上全运" 选拔赛已成为草根选手的圆梦舞台,青少年组别报名人数较往届激增 130%。
湾区时代的羽球新篇
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,羽毛球运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广东拥有全国最多的羽毛球俱乐部,香港体育学院引进人工智能训练系统,澳门则在青训中融入葡语系国家资源。三地联办的十五运会,将首次实现职业与群众赛事同步直播,5G+VR 技术让观众能 "身临其境" 感受扣杀的震撼。正如刘志恒所言:"这不仅是一场赛事,更是大湾区体育协同发展的里程碑。"

从羽坛名将到金牌教头,从全运会赛场到大众健身房,中国羽毛球的发展轨迹印证着:真正的体育精神,永远在传承与创新中生生不息。当 2025 年的圣火在大湾区点燃,我们期待见证更多传奇诞生。